上海之春进入尾声,也掀起了最后的小高潮。3月30日晚,南京民族乐团的经典作品之一《莫愁》,由音乐总监张列联袂一众特邀音乐家,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。
民族交响乐《莫愁》长约80分钟,由南京民族乐团委约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苏潇创作,既能听出根植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,又能感受到和当下审美接轨的激情。
“莫愁是南京的一种精神。我是南京人,从小听着莫愁的传说长大,很有感情。”出生在南京的苏潇说。
【资料图】
张列执棒南京民族乐团,联手琵琶演奏家兰维薇、女高音歌唱家金瑶、男声朗诵艾力开木·艾尔肯、童声朗诵张奕卿等特邀嘉宾共演此作。
《莫愁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从南京的莫愁精神,以古今诗词和民间故事为主线,通过《序曲》《湖光》《风雨》《儿女》《天下》五个乐章,诉说南京故事和人文精神。
《湖光》写莫愁湖的四季更迭。《风雨》是在莫愁湖上望长江。《儿女》诉说的是莫愁女的故事。《天下》堪称高潮,在琵琶协奏曲《莫愁》的弹拨下,用慷慨激昂的民族管弦乐之声,致敬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青春精神。
“我感受到了来自六朝古都南京的莫愁湖风光,以及独有的莫愁文化。”演出结束,一位上海观众不断回味。
作曲家苏潇
南京民族乐团创建于1980年代,指挥家张列担任音乐总监后,提出要打造乐团“独有作品”的目标。莫愁作为南京的精神象征之一成了首选,而在选择作曲家委约时,在南京出生并成长、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苏潇,成了不二之选。
读小学时,苏潇春游秋游都会去莫愁湖,从小听陶思耀的《莫愁啊,莫愁》长大,“所以我投入了很多感情,《莫愁啊,莫愁》在《风雨》乐章也有体现,是一种情怀和致敬。”
苏潇说,用音乐反应“莫愁精神”,要让观众听得进去,所以音乐的丰富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,“吟诵、组曲、女声独唱、男声朗诵、琵琶协奏曲、弹拨乐合奏直到最后的辉煌气势,这样的结构设计,包括旋律的写法,更能让民乐被当下的年轻人接受。”
在《儿女》一章里,琵琶协奏曲《莫愁》被高度评价。琵琶是颗粒性乐器,有些作曲家在为琵琶写协奏曲时,会将琵琶凌驾于乐队之上,让乐队变成琵琶的伴奏,而在苏潇这里,琵琶和乐队是平级的。在整部作品修改调整时,这首协奏曲呼声很高,被特别安排在了“黄金分割点”。
谢幕现场
苏潇说,如今民族音乐作曲被空前重视,但往往被狭隘地理解为“民族器乐作曲”,“它应该是个很大的概念,我理解的民族音乐,应该是中国音乐作曲。”
前段时间,松江区委约作曲家为上海交响乐团写了一部关于G60科创走廊的大型作品,苏潇在自己负责的乐章,写了竹笛与交响乐的互动,“竹笛像高铁,横跨上海和江苏,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主题。在音乐上,它又是中国乐器和交响乐的结合,是多文化融合的产物。”
如今,民乐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,在社交网络上,曾被视为“土乐器”的唢呐都成了乐器网红,“这就是跨界的力量,文化多元的力量。民乐的发展,应该置于一个更大的概念中。”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